生体(5)灰街 第十三章 街区 (第1/2页)
生体:灰街·第十三章·街区 29年10月31日 第五大道第四街区,社区编号从4-1起始至4-30结束,合计二十九座形态各异的私人建筑构成了这座街区不同于相邻街道整齐划一外表的独特景致。 这里的建筑全部为私人所有,准确的说整个第五大道第四街区都属于完全私有化的私人领地。起初,第五大道在规划时期是并没有“第四街区”这样一个单位存在的,虽然关于为什么第四街区设立的时间远远晚于其他街区的原因众说纷纭,真相也早就隐没在流逝而过的时光中,而民间也对“第四街区”这个特殊街区的来历有着诸多各不相同甚至彼此矛盾的传闻。 比如有传言说当初负责规划第五大道街区设计的设计师是一名出身东方大国且思想传统的人士,而“四”这个数字因为谐音“死”在设计师家乡的传统文化中是厄运的象征,因此,“第四街区”这个名称就被这名设计师以“不吉利”为由大笔一挥便从设计图上删除,因此在最初的西南区第五大道规划图中,第三街区之后紧跟着就是相邻的第五街区。 上述的说法虽然并没有任何可信的来源,但却因为“迷信”与“传统”等因素反而成为了目前民间最为主流的有关“第四街区”来历的来源。然而既然有支持这种说法的人存在自然也会有反对这种迷信思想的拥趸,一部分反对者直接拿出第五大道所有的街道都没有13号的事实来与“设计师是东方传统思想笃信者”的说法针锋相对,而最有利的还击无疑便是第四街区本身。虽然有关东方迷信的思想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西南区第五大道最初的规划中并没有“第四街区”这一点,但相对的,即便是最笃信东方迷信的那些人也给不出为什么在第五大道规划完毕之后,“第四街道”这个拥有不吉利名称的街区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规划图上,甚至作为后发者早于更早规划的第八街区、第十一街区等完成了街道与搭配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只会用所谓的传统思想与迷信来解释这个问题。其实只要翻开第五大道的地图就能够大致找到合理的解释。首先,“第四街区”虽然名列第五大道街区之内,但与其他的十几个街区却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撇开第四街区是唯一的纯私有土地不谈,只看最浅显的东西——面积,第四街区的总占地面积就足足有相邻的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街区加起来那么大。 其次,第四街区的特殊性其实从它的建立伊始就展露无余。虽然总占地面积相当于隔壁的三个街区,但第四街区内的建筑却十分稀少,排除掉绝大部分的绿化地与传统体育项目场地,第四街区内的不同建筑之间也相隔着相当远的距离。这种刻意疏散街区内建筑物的设计不由得让人怀疑是否在一开始街区的设计者就已经想好了要营造彼此独立的建筑群,而第四街区最终所表现出的状态也毫无疑问的证明了这一点,二十九座私人建筑,每一座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主体建筑不同时代风格的设计到建筑周围配套设施与绿化的不同侧重点,第四街区的与众不同可以说渗透在它的每一块地砖与每一寸混凝土之中。 而在第五大道所有的二十九座建筑群之中,第五大道4-23号也算得上最为特殊的一例。 与定位成高级休闲场所亦或是高级消费场所的其他建筑群不同,第五大道4-23号的建筑十分的单一,甚至从数量上来看只有一座主体建筑的4-23号根本不能用“建筑群”这个形容词来形容。4-23号的外表也十分的平淡无奇,虽然混杂了早期古典主义风格与近现代前卫风的建筑外观放在整个西南区内部也称得上独树一帜,但在第五大道第四街区内,与其他二十八座无论是风格还是设计都处处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建筑群比起来,既不够“古典”也不够“前卫”更不显得“新潮”的4-23号就处处都透着一股子平淡无奇的味道了。 地址4F4F4F, &22320;&22336;&30332;&24067;&38913;&65300;&65318;&65300;&65318;&65300;&65318;&65292;&65315;&65296;&65325; &x5730;&x5740;&x767C;&x5E03;&x98;&xFF14;&xFF26;&xFF14;&xFF26;&xFF14;&xFF26;&xFF0C;&xFF23;&xFF10;&xFF2D; 地址發布\u984F4F4F, 但是,只论一点4-23号是绝对不会输给通街区的任何同类的——那便是人气。与其他建筑群旺季淡季分明的人流量相比,第五大道4-23号却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365天都保持着高涨的人气,虽然全封闭式的建筑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