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街】 01 (第1/4页)
更|多&&039;尽|在&039;w&039;w&039;w.&039;&039;B&039;.&039;E&039;第&039;一&|站 县城的夜晚,总是早早就暗澹了灯火。 我独自走在冷冷清清的街上,心想自己一人提前回来准备过年确实有些无趣 。 我老家这座北方的小县城,上世纪末还算比较繁华,主要是为了省会城市大 工厂做加工,整座城市几乎全是中等规模的国企。 可到了新世纪,北方国企加工业逐渐式微,这里也逃不过衰败的命运,曾经 管人生老病死的国企倒的倒、亏的亏,好一点的,不过维持日常运营。 这样一来,也就造就了大量的下岗职工,而且很多都是双职工。 所幸我家里是教师,虽然也时时欠薪,但还不至于维持不了生计。 我努力读书去了南方念大学、工作,目前已在上海定居,娶妻生子,过着有 压力又无聊的三十多岁生活。 今年恰好一个出差去北京,等事情结束了,老板很是开心,一看将近年底, 一来允诺年终奖不菲,二来特许了数天假日,我得以直接从北京回老家等待过年 。 由于妻儿还没放假赶不回来,我提前回家虽让父母很开心,但呆不两天毕竟 索然。 北方的小县城比不上上海繁华,左近无事也没什幺可逛的,这日与父母饭后 闲扯两句,想出来走走以前熟识的街道,看看有没有旧日的印象了。 县城虽小,但也赶上中国大拆大建搞房地产的风头,虽是衰败,毕竟地价便 宜,加之当年下岗闯荡北上广的人也有回来置业的,所以旧的工厂宿舍有很多被 拆掉的。 我转来转去,也没找到以前熟悉的街巷,绕过一片工地,却陡然发现眼前这 片建筑和印象中几乎没有改变,但与周边的新盖楼盘有着分明的差别。 我努力思索,这两天和父母聊天时好像提过,原来这边是机床厂的职工楼, 都是5-6层的老式楼房。 机床厂在9年代末逃脱了破产的命运,其后却更加悲惨,2年左右 政府彻底断了支持,这家近有三千人的厂子最终还是倒闭,可当年坚守厂里的中 青年员工们和家属再想出去谋生,情景却比上世纪9年代更残酷。 男人们咬着牙还能去省城找份力气活养家煳口,女人们情况更糟,只能留在 县城做些有的没的营生。 出卖rou体可能是其中比较好的选择。 和北方其他城市下岗女工一样,从事古老的皮rou行是谋生最容易的途径,可 若不是逼到绝境,一般的女人是不会选择的。 然而这里留守的是不知道丈夫和生活费会不会回来的绝望女人,大多还要养 孩子,县城缺少服务业吸纳这些女子,她们也不大可能去千里之外在血汗工厂出 卖自己本就羸弱的气力。 所以,这里成了自然而然形成的红灯区——本地人称为rou街。 rou街,顾名思义是贩卖rou体的地方。 机床厂的旧小区没什幺价值,开发商看不上它,却成了这些绝望女子的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