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至一百四十三章 (第4/7页)
人问问! 该找谁问呢?他琢磨了一阵,杨倩倩太年轻,未必能比哥们儿强到那里;唐亦萱嘛……她那里还在帮自己的忙,似乎也不宜打扰。 到最后,他决定去问问张新华,这是自己的老书记,又是入党介绍人,前不久分润了自己不少功劳走,将来考察下岗职工的安置,还要通过街道办,无论如何,他是要同张书记处好关系的。 有时候,求人反倒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以示彼此不是外人,陈太忠对这个道理有点隐隐的认知,但又不是很明确,他只是确信,自己多问问张新华,张书记一定会乐意帮忙。 不过,张新华实在是太木讷了,听了陈太忠的想法,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只是微微地颔首,“嗯,小陈你能这么快地找到新岗位的感觉,也不枉我对的期待。” 陈太忠已经被这种腔调折磨得习以为常了,他知道,自己必须单刀直入地尖锐发问,或者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想问问,这个点子,是先跟区里汇报,开上介绍信好呢,还是说,自己先做一下调研好?” 这是他拿不准的地方,先开介绍信的话,风声就传出去了,万一做不好的话,很难收场;可要是先自己私下调研,会不会给人一种“急功近利”的感觉呢? “调研是该有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张新华憨厚地笑笑,顺手端起杯子抿口茶水,“不过呢,该向领导请示的,你最好还是请示一下,作为领导,他也应该及时掌握一些新的消息才对……” 你这说了半天,不是跟没说一样么?陈太忠有点毛躁了,“新华书记,您就教教我,请示,还是不请示?” 请示不请示,是看你对事态的掌控能力啊!张新华也快要冒火了,这种事情,错非是局内人,谁说得清楚?两样都可取,两样都不可取,关键是看你身后的人想不想挺你了! 不过,念及陈太忠是如此地年轻,张书记禁不住叹口气,现在想踏实做点事的人,确实是太少了,我不指点他,谁又能指点他呢? “你可以折衷一下嘛,先偷偷地调研,别把风声传出去,等确定能cao作的时候,再低调地向领导汇报,这不就完了?” 这么简单两句话,你也不知道早说!陈太忠心中腹诽,脸上还得挂着笑意,“哈,老书记说的,才是最稳妥的办法,我知道了。” 等到离开街道办,陈太忠走在街上,才开始仔细琢磨张新华话里的意思,是的,他现在已经知道适度地藏拙了,而且,他非常想弄明白,新华书记为什么会这么建议。 第一百四十二章宁家巷万事都怕人琢磨,陈太忠一路走着,直到到了区政府门口,才恍然大悟,敢情,这年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只有不做,才可能不错啊! 照这么来说,张书记的建议,那得反过来理解:你也别瞎折腾了,官场有风险,入场须谨慎,你就在地志办主任的位子上好好地呆着吧。 这是至理名言,就算他一直不作为,将来地志办裁撤了,政府也一定要给他安排个出路,世间事原本如此。 可陈太忠当然不能接受这种碌碌无为,少不得就要下下辛苦,自己老实地去跑图书馆之类的地方了。 这下,倒是苦了李丽红李大姐,原本,办公室里有陈太忠坐镇的话,她只需每天上下午来擦擦桌子扫扫地,再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比较早地离开,还能混个全勤。 可陈主任这么一出去,她就没办法早走了,办公室里怎么也得留人不是? 十来天下来,李丽红扛不住了,人都是惯出来的,若是陈太忠一开始严把考勤关的话,她倒也没什么念想,可既然习惯了早走,这日子就有些无法忍受了。 这天,她正在擦抹桌子,看到陈太忠又拎起手包向外走,就有点着急了,“陈主任,今天我爱人出差,我得早点回家给孩子做饭。” 我靠,现在才八点半啊!陈太忠看她一眼,也懒得跟她一般计较,淡淡地回了一句,“今天我去宁家巷有要紧事,要想早点回,那你自己看着办吧。” 今天他确实有事,因为他要去保护“文物古迹”。 凤凰市的宁家,在几百年前是十足的大户,也出了几个了不得的人物,到得后来,宁家逐渐没落了下去,不过依旧算得上是凤凰旺族,眼下的宁家巷,仅仅是宁家宗祠所在地。 经过近代中国的百年动荡,宁家的风光也就不再重现了,到得临近解放的时候,宁氏中人趁些身家的主儿,为了逃避专政,四散逃逸了。 这宗祠在解放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