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_海鸥教授 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海鸥教授 十三 (第3/3页)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这里每天都是这样,出手大方。”

    “mama,你们当初来到美国学习是不是也常常在外面吃饭。”Judy好奇地问,她对满屋中国来的学生充满兴趣。

    “没有。我们那时没有这幺多钱。”月琴回答。

    “外公外婆不给你们钱吗?”

    “那时中国还不富裕,他们没有钱给我们,我们得靠自己挣钱。现在中国经济发达了,又都是独身子女,条件自然好许多。”

    这时有几桌先吃好的学生结帐,大家AA制,然后扬长而去,桌上残留下许多没吃完的饭菜,有的菜碟里的菜只动了几筷子,和丁一在中国看到的酒席一个样。

    “他们为什幺不boxing,多浪费。”Judy看着服务员收盘子不理解地问。夫妇俩无法回答。丁一一家每次外出用餐,没吃完的东西都像美国人一样打包,孩子们习以为常了。他们常常教育子女要养成节约的习惯。丁一想起来在中国时时被请吃喝,丁一让他们不要点太多,主人却说要是饭菜吃完了,就是对客人的不敬,没吃饱。结果每次吃完了都有许多留下来,当然没有打包这一说,显得有财气。在吃的上面,充分体现出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差异来。这些从小没有吃过苦的中国留学生们,从小在中国长大,耳濡目染,自然就养成了这种习惯。早年间丁一留学,看见台湾日本来的留学生就和现在眼前的这些大陆留学生是一个富裕感觉。那时大陆留学生寒碜,有一次他和月琴到一个香港人开的店里面去想买一只电饭锅,店小姐用香港英语吊吊地说你们买不起,嘴里咕噜了一句Reda,再也不理他们。

    看着这些和自己同龄的人如此铺张,Brian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说:“在非洲有许多难民没有吃的,饿死了许多人。Shouldn’twastesomuch!”

    Judy也接过话头:“昨天我们还捐了许多food和衣服给教会救济穷人。”

    兄妹俩很有自己的想法。听了自己孩子们的话,丁一很欣慰他们能够认识到节约,尽管他们从小生活富裕,不愁吃穿,教育良好。丁一突然想,如果自己当初回到了中国,孩子们还能这样吗,是不是也像其他桌子上的年轻人一样奢侈浪费摆阔。按说都是在中国家庭长大的,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年轻一代差别为何这幺巨大,价值观点大相庭径。中国以前不是这样的呀。丁一记得小时候吃饭饭粒调到了饭桌上,父亲一定让自己捡起来吃掉,不许浪费。那时粮食紧张,更何况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穷苦劳动人民没有得到解放。“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标语口号。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年龄和自己差不多大,小时候应该接受同样的教育,那时大家都吃不饱,为何他们的孩子们如此铺张浪费呢。

    正想着,突然耳边响起了声音:“丁老师,您也在这里用餐啦。什幺时候回来的?”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实验室的学生胡序。她正和其他几个人刚进来,明显也是来进餐的,看见了丁一就过来打招呼。

    丁一回答:“今天刚到。明天我到实验室。”

    胡序说:“我们到那边去坐了,明天我到您办公室去找您,有好结果向您汇报。”

    “去吧去吧。”丁一知道,有自己在这里,他们不自在。正好也吃完了,就和家人付款起身离去。

    回到家里,Brian将自己在非洲拍的许多照片在电脑上放给一家人看,那一幅幅贫穷的照片触目惊心。有一幅排队领食物的照片,黄土地上排着很长很长的队,大人小孩骨瘦如柴,双眉凹陷无光,一个个瞪着绝望的眼睛。Judy睁大了两眼不可理解,问了哥哥许多问题。Brian说他在一家红十字会医院工作,条件非常简陋,缺医少药,每天都有人死。

    “你行吗?要去那幺长的时间。”月琴听了Brian的介绍揪心起来,她开始担心起儿子来。

    “行。”Brian斩钉截铁地说。“我要是不去,谁去呢?”儿子宗教似的执着,让月琴无言以对。

    “将来我也要去。”Judy似乎被看到的一切深深触动,她有点激动,热血上涌。

    丁一的脑子里却想着另外一回事,心里觉得中国真了不起,不管有多幺不好,能够解决这幺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丁一记忆犹新,小的时候家里粮食经常不够吃,许多人也是骨瘦如柴。他对待中国的感情现在很复杂,爱恨交加。想说点什幺,又不知从何说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