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8 (第7/7页)
忍不住笑了,表示自己拿不了那么多,那文官看到他拄拐,“啊”了一声,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起身将这叠纸替贾诩搬到他桌上,贾诩轻声道谢,那小文官正要离开,贾诩伸手轻轻抓住对方的手腕,又连忙松开,小声道歉,“抱歉,请等一下。在下在整理这些资料时,颇有些疑惑,想向你请教几个问题。” 那小文官忙摆手,表示贾诩不必如此客气,贾诩拿着几张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问道,“那黄巾军大多人是什么出身?” 小文官想了想说道,“唔,多为衣食无靠的 流民、山贼出身。” 贾诩微微点头,进行了记录,“初时,黄巾军作战异常凶猛,声势浩大,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后为何逐渐势弱?” 那小文官脸上似有些怀念和悲伤,低声说道,“天公将军病死于军中,各部黄巾分裂,各自为王,之后便难以协调配合,黄巾军人数虽多,却缺乏战斗经验,逐渐被朝廷逐个剿灭。” 贾诩脸上也跟着似有些沉重,那小文官偷偷观察贾诩的脸色。 贾诩似是感叹地说道,“黄巾军最盛时期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真是可惜啊。” 那人也像是想起了什么,脸上神情因回忆变得更加苦涩,低声叹道,“许多人为了投奔天公将军的黄巾军,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赶来……” 贾诩看着对方,似是不愿打扰他回忆般,轻声问道,“可有后悔?” 那小文官脸上却一改苦涩,转为坚定地说道,“不悔。” 贾诩怔怔看着他,嘴里轻声重复道,“是不悔啊……” 接着,贾诩趁那小文官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急忙整理好表情,又故意转过头看了眼自己手上的材料,对他问了刚才同样的问题,“他们前赴后继,是为了什么呢?” 那小文官倒像是不解地看着贾诩回答道,“自然,是为了一个希冀。” 贾诩认真地注视着对方,期待他讲下去,那小文官犹豫了下,还是说了下去,“乱世里,人命最不值钱,但希望却是最贵的,朝廷军杀不完的,从不是人……” “而是希望。”贾诩接道。 对方轻轻点了点头,话一下子畅快地说了出来,“无论哪一路军阀或是官府军,都不会放过黄巾军,哪怕是残余,因为他们害怕那力量死灰复燃,因为这份信念并不集中于那一人身上,它散落在各处,才有可能凝聚成下一份力量。” “你见过天公将军吗?” 小文官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下,贾诩像是真的渴望解答般急切地问道,“那承载这份理想的每一个人,都是受他认可的吗?” 小文官认真思索了下,说道,“接受这份理想的时候,便与之紧密相连,只要自身还坚信着,那这份羁绊无论跨越多少距离和时间都不会消散,我们与之同行,只求问心无愧。或许……或许未来,会再有那样的领袖与同伴……” 贾诩听完,像是失去了一股力量,他不受控制地向前倾倒,被人扶住,嘴里似乎在念着什么。 小文官见他脸色不太好,急忙回握住贾诩的手臂,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适。贾诩轻轻摇头,脸色苍白,有些虚弱地笑了一下说道,“……谢谢你。” 贾诩自病后,日常生活中发髻并不如从前那般一丝不苟,发丝随着他身体的倾斜,不小心落在了小文官的手上,贾诩没注意,慢慢坐回椅子中间,闭了闭眼睛,平复自己刚才情绪激烈引起的不适。 小文官见贾诩没什么要问他的了,他又想不出什么话题,只得安静地走回自己的座位,继续埋头处理文书。 散值后,贾诩与小文官告别,婉拒了小文官送他回去的好意,拄着拐独自走在雒阳的街上,人们都只想趁着夜幕降临前赶回家,无人再会去注意自己身边之人,更无暇顾及此时的天上闪耀着一颗极为明亮的星星。 贾诩看着雒阳的街景只觉得索然无味,忽然,他似有所感地抬头,看见了那颗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