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行路 (第6/6页)
就不理人的冷淡样子,叹了口气,上手去帮人整理衣服。 末了,临走前,贾诩看了郭嘉一眼,瞄到身后床榻一片狼藉,有些不自在地不知道要说什么,想了下只低声要告别,却被郭嘉吻住,没能说出口,一吻结束,郭嘉看着贾诩的眼睛,轻声说道,“文和此去,万事顺遂。” 说着,郭嘉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盏白色的纸灯笼递给贾诩,说天黑,路上小心。 “好。” 贾诩已经到涪陵一月有余,那边正如广陵王再出发前叮嘱的那般,通信不便,十天半个月可能才收到那边的讯息。每次寄过来都是一堆的战况情报。 郭嘉这个月很少去绣衣楼,像是如常般呆在歌楼里醉生梦死。这天,他坐在歌楼里忽然觉得很是无趣,便带着长烟杆回绣衣楼看看。他不自觉地走向广陵王的书房,老远便听到书房里传来嘈杂的争吵声。他隐约听到“涪陵”二字,他停下脚步,愣了一下,复又慢慢走过去。他自贾诩离开后便没听到任何关于守城战役的信息,他也不会主动去打听。 等他走到书房门口,他看着里面其他谋士神情激动地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安静地听着,听到了“军粮即将断了供给”“敌军不知道哪里冒出一支外援”“有军师病倒,但只有一位军医,军队里伤亡数量逐日增加,救治不过来”成堆的军情信息冲进郭嘉的脑子里,他只觉得自己异常的冷静,心里没有任何波动。 他又听到有位谋士说,他赞成贾军师的看法,贾军师希望自己与一部分人断后,最后一批离开,这是郭嘉听了这么久,也是这一个月以来似乎是第一次再听到文和的名字。而另一位谋士立刻反驳道,说自己赞同主公的看法,贾军师对大局更重要,应该跟着第一批撤军回来。 这些谋士吵得不可开交,各个都只顾着自己表达,随口一句便安排了前线一些人的生死,而战争向来如此。有的还不知道怎么扯到别的事项上。广陵王向来礼贤下士,扶着额头也不好打断谋士说话。 是了,议事处每日所议事项众多,涪陵只是其中一件略显重要的事情,而贾诩也只是前往涪陵的众多绣衣楼密探中的一员。他忽然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开口,但眼见话题逐渐偏离涪陵,郭嘉像是下意识般脱口而出,说道,“主公,奉孝有一计,或许可解涪陵之困。”他平淡的声音并不大,但愣是让整个房间的争吵声停止了。广陵王略有些惊讶地看着门口的郭嘉,点头示意他进来。 又过了几天,半夜时分,郭嘉少见地出现在广陵王的书房门口,广陵王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郭嘉也没在门口通报便静静地走进去,轻唤了一声,“主公。” “奉孝?”广陵王从公文里抬起头,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人,但很快恢复神色,问道:“是有什么事情吗?” 郭嘉像是琢磨了下语言,开口说道,“主公打算如何安排涪陵的撤军呢?” 广陵王揉了揉眉心,自言自语般地把涪陵的所有情况和情报说了一遍,郭嘉安静听着,越听越觉得,文和的判断是对的。 广陵王说完,郭嘉还保持着沉默,广陵王转过头看向郭嘉,先是觉得摸不着头脑,但转念一想,问道,“奉孝觉得,该如何安排是好呢?” 郭嘉像是不知道盯着何处,似乎一边思考着,一边缓缓开口回答道,“在下觉得,文和的判断更好。” “是吗?”广陵王看着出神的郭嘉,神色不明,复又轻声开口说道,“若是断后,恐怕援军驰援不及,大概……” “大概会死在那里。”郭嘉很快地低声附和道。 广陵王不再看郭嘉,像是泄劲般把背向后靠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沉默了一下又说道,“若是文和的话,确实可惜。本王还记得,一年前问他想进绣衣楼哪个部门,他听完后,只是思考了一下就选择了蛾部,并表示自己不会后悔,很是郑重地让我放心。” 郭嘉听到“蛾部”的时候,眼睛里像是有光一闪而过,嘴唇不自觉地微张开了一些,复又恢复原状,他看上去没什么反应。他心里只想到,若是文和的话,确实如此。 已是深夜,郭嘉拒绝了广陵王的挽留。他慢悠悠地、本能地走回歌楼。 街上空无一人,走在路上他什么也没想。今晚的月色很好,将整个路面都照亮了,地上像是撒了一地白银闪着白色柔光。郭嘉走得很慢,他看着地上自己清晰的影子,忽然觉得,前路有一盏灯要彻底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