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简首相篇 (第2/3页)
要斗个清楚明白。之所以这样,根源就在于庞籍的性格。 回到这件事上,庞籍决心抓住一个官员在官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品德。一旦成立,范讽就再没出头之日。这些具体的小罪名只够让他降级不会要他的命,但降下去后,就再别想升起! 至于首相李迪,纯粹是友情演出,他是范讽多年老友,老朋友的终身啊,怎能不拉一把?可谁曾想一小小的庞籍居然这样强硬,要求复查,紧接着复查的力度就疯狂飙升,超出首相、前使相的思想准备——不对!庞籍的上面肯定有人!那会是谁呢?宰相吕夷简!他一直在等着扳倒李迪的机会,难得李迪自己送上门来。好吧!走运的庞籍,我来帮你!于是事情紧转直下… 可这一天,吕夷简领朝押班,趾高气扬。突然他觉得身后不对劲,转头一看,身后边的人不是王随、宋绶这两个参知政事,而是王曾! 你…你不是西府枢密院的人吗?你站错位置了! 呵呵,王曾随意地笑了笑,皇上刚把我调过来,说我还是在东府的好。吕夷简瞬间昏倒! 王曾,那是天圣年间做过首相的人,当时吕夷简还是他的手下。天哪!为赶走李迪我费尽了心思,难道竟是替王曾做了嫁衣衫?他到了东府,还有我吕夷简的什么事吗? 吕夷简强忍住慌乱,听清楚了大次序——宰相:吕夷简、王曾;参知政事:蔡齐、盛度;枢密使:王随、李谘;枢密副使:宋绶、王德用、韩亿。 我是首相、王曾是次相,谢天谢地…吕夷简突然站了起来:反对!王曾是国之元老,有丰富的首相经验,比我强,我决定仍做他副手,听从他的领导! 周围射来各种目光,有当年他推荐张士逊、甘愿不做宰相时的佩服,但更多的是鄙夷加愤怒。花样可以玩,但不能玩两次。现在谁都知道你是什么人,再装还有意思吗?回答是有,吕夷简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无论巩固位置还是抵挡王曾,他都要做出成绩。 于是做得越多,就越让那个人憎恶。3月上旬,范仲淹回来了。回来后的官职有点闲,是天章阁待制。 “阁”或“馆”在宋朝的官职里非同小可,如龙图阁、昭文馆,这都是非常有名的建筑物。但千年后的我们之所以知道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因“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之类的显赫名头,但实际上,最强的却是昭文馆、集贤院。 天圣年间之后,首相必加昭文馆大学士、次相必加集贤院大学士的头衔。等而下之,各处馆、阁的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职也水涨船高。其中就有天章阁系统。 天章阁建得有点晚,是赵祯父亲赵恒在大中祥符年间拜神时盖起来的,位置在皇宫里龙图阁北边、会庆殿西边。赵恒死后,天章阁成了遗产,很有些神圣和怀念的味道。官职也由它来命名。但这一套官职小的可怜,所谓“天章阁待制”不过就是皇帝的侍从、跟班的。 可范仲淹在他的人生第一光、上书要求刘娥还政时的官职是秘阁校理,也不大,和天章阁待制差不多。但经努力后。己升到了知谏院的右司谏,这也可说是位高权重了吧?可这次下乡改造,连治水这样的累活都搞定了,官职却居然昔日重现。再次回到了侍从。这只能证明一件事:帝国宰相吕夷简,他的肚子不太大,定撑不下一条船。 侍从就侍从。范仲淹一点都没反对。天章阁就在皇宫里,侍从早晚都会见到皇帝,以范仲淹的才学和名声,几乎天天都能得到和皇帝聊天的机会。想象一下不必写奏章,随时都能发表意见的乐趣吧。 时间不长,大概三四个月之后,吕夷简突然托人给他带了句话“待制乃侍从,非口舌之任”提醒他你现在是个跟班的,拜托别再像以前做言官时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