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93节 (第2/3页)
眼里,微微一笑道:“不过是随口一问,诸位可以随意,想答就答,不想答就不答。不过,齐家,小家大家,都不容易是吧!” 说着话,朱至已然起身道:“我想看看,在你们这些读书人眼里,小家算不算家。” 一时间,让好些人都感受到一阵恶意,他们要以为是自己想错了,可是对于朱至嘴角勾勒出的冷意,让他们在这一刻意识到,朱至相当想挑事。 朱允炆作为旁听者,心里想的是,朱至这题出得刁钻得很。 相比于朱至让人出题,武举那边虽然前朝有先例在,朱雄英cao办起来,因着是大明朝的第一回 ,也是想做出榜样来。 朱雄英在第一场比试时说过,上阵杀敌,读书识字的人,好些兵法学来可比不识字的人要容易多。 对于有人提出这科举都不要求人人都得会武,武举倒是想让人都识字,是不是忘本了。 朱雄英对此的解释是,“科举选的是文人,不要求武艺高强,可是我们武举却要求会读书,能识字,这难道不证明了武举的要求比科举更高?” 这话一出口,立刻引得一阵叫好声。 对啊,很多人其实没有注意到,对文臣武将的要求越发不公。 文臣只要会读书,能识字,能言善辩就好。武将呢,明明他们本来就只需要会打仗就好,现在却有人要求他们还得读书识字! 面对这的问题,朱雄英与一众参加武举的人道:“没有关系,将来这朝堂之上,咱们武将也能言善辩,彼时,谁还能说我们武将粗鄙?”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咱们武举出身的,既能上阵杀敌,也能在阵前与人写下檄文,那就是我们的本事。”重文轻武的现象,不满的人不少,可惜,朝廷如是,以至于他们就是喊破了喉咙亦是无用。 不过现在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了呢! 至少都已经多年不开的武举,大明已经下了诏书,凡大明朝在,终此一生都与科举一般,每三年一开,为朝廷挑选出出类拔萃的人才,为国所用。 因着是去年已经下了诏令的事,各省州府都已经准备着,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觉得,朝廷莫不是在开玩笑? 直到现在,终于迎来了第一回 武举的选拔,这武举人所享受的待遇可是跟举人们一般无二的呢,就凭这一点,读书苦于没有出路的人,又怎么舍得放弃另一条出路? 因此,大明的第一回 武举,报名参加的人不少呢! 朱雄英看着这几十人,其中多数是穷苦人家出身,更多出自于武将世家。 这种情况不能说不好,朱雄英其实更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所谓的规矩。 毕竟,泰定帝如今已经开始安排武将们往各部轮值,这个事,不少武将叫苦连天。最后更是到了魏国公面前提起此事,只为请魏国公出个面,打消泰定帝的主意。 可是,他们蠢,难道以为魏国公也一样的蠢? 泰定帝就是不想让武将们在朝中的位置一降再降,这才让他们多学着点,省得将来朝堂上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泰定帝一番良苦用心为他们谋划,一个个不知道感谢,还要怪罪,那可真是不识好人心。 反正魏国公觉得,他们这些武将虽然是打仗出身不假,最擅长的也是打仗,并不代表除了打仗之外,他们什么事都干不了! 如今天下渐渐安宁了,总不能一直寄希望于天下不宁,才能让他们有仗可打吧? 不打仗之后怎么办? 他们武将就全都窝在家里,闲得发慌?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干事,他们这些武将也好意思吗? 被魏国公那么一怼,武将们确实不怎么好意思,皇帝不想废了他们,可是要说一直用他们,怎么用?不是让他们学着去管那些俗务,能再随便让他们打仗去吗? 听到这里,得了,谁也不敢吱声了,不就是去学着理那些琐事吗?没什么难的,只要他们有心,难不过打仗。 对此,朱至算是一个有心人。 针对各个部门的行事章程,每个位置都写出了细节上的办事流程,反正,照做就行。 为了让人看得清楚,朱至更是让人配图。 反正朱雄英在看到朱至写出官员办事流程时,傻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最后不得不跟朱至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