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计划成型 (第3/3页)
皆足够容纳万余人马。只是山谷中毒虫蛇蚁颇多,且山中道路难行,需先修通道路方可!” 成城思考了片刻道“建造寨墙的人手抽出一部分,再在军中抽出二十人,再在寨民中抽出一二十人,先把通往后面山谷的路修通,争取在入冬前,把一切任务完成。” 刘成基站起身道“主公,还有一事,再有月余天就要转冷,新开垦的田地中还没有麦种,按主公要求的千亩,至少需要三万余斤种子,这么多种子这附近可没有那么多麦种可买,因此需要到附近郡城采买。只是咱们银钱不够采买之数!” 成城笑着道“无妨,此事交由志异去做,买上百十来亩地的种子就行,剩下的某来想办法!”现代时空的小麦良种琳琅满目,分批次运送过来就行,只是这肥料还不好弄啊,也只能仅靠烧荒和人粪尿来肥田了。 三人又商量了一些杂物,多是两人提出问题,成城来找出解决办法。多出几千年的知识毕竟不是白来的,但是这古代的人的反应倒是出乎他的意料。经过两汉的儒家发展,儒学已经深入人心,虽然他对儒学不太懂,应该是对儒学以外的学说抵触的,可是从刘赵二人的口中听到的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成城还是对这些事情不清楚,真实的历史中,虽然从汉武帝时为了摆脱其奶奶窦太后的羁绊,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理论,利用儒家与当时大汉朝思想主流的道教抗衡,在随后的数百年间,如家逐渐成为两汉的主流思想,一直到了三国时期,经过黄巾起义,三国争霸之后,虽然儒家在征战中损失巨大,但也出现了不少著名人物,但是很多道教人物在这场长达百年的战争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与其说朝代的变换更替,更准确地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思想的战争,不过所用工具乃是可怜的百姓而已。尽管儒家最后胜利,但是在随后西晋皇朝中,由各大士族结成的士族势力,便是儒家的代表。司马家族明面上虽然没有打压儒家,却也在朝中用另外一股势力来掣肘儒家,那就是胡人将领。这也是在八王之乱后期胡人开始在北方开始逐渐蚕食汉人,最后西晋灭亡的一大诱因。 这个时期的北方汉人虽然对儒家尊敬,却也并不是盲目顺从,在以家族,宗族为关系纽带的北方汉人中,自己宗族的繁衍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至于儒家,道家,还有所谓的佛教,只是工具而已。别不信,古人并不比现代人笨! 能在连年战乱中存活下来的家族各有自己的生存诀窍。 而成城要在西晋时空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势力打交道,这或许对此时的他来说还没有万全的方式来与此争锋,但是下意识的查询这方面的信息来作为以后的参考还是很有必要。 幸好此时,他是在大河以北,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有眼界的世家大族开始慢慢朝江南移民,二越来越多的胡人进入中原,与汉人杂居,引起的纷争还没有翻到明处,嗅觉灵敏的自然看得出其中的隐患早作打算,而更多地只能在祖地中与胡人明争暗斗。 所以,这个时候是个最为合适的时机,朝廷中八王之乱到了最为精彩的阶段,成都王司马颖就要在八王之乱中迸发他的耀眼之旅,作为司马家族中公认为威望最高的八王之一,正在做最后的准备,与河间王司马顒开始密谋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的计划,挑选兵卒,整顿军伍准备进入都城洛阳。以前虽然战乱不止,却一直没有影响到成都王镇守的邺城一代,即便是去年的起兵讨伐司马伦也没有动用太多兵力,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与野望,募集的兵马已经超过五万。对此最为恐惧的百姓为了避免兵祸,只能逃离,虽然他所镇守的邺城一代还算安宁,但那也是相对其他郡城而言。有战争自然会有流民溃兵或者趁火打劫者。这期间就是最好的发展时段,只要好好经营打好基础,在司马颖死后,可以借机起兵,开始逐鹿大河以北,或者暗中布置,伺机而动。总之这是个最好的时期,决不可错过。 邯郸这一块虽然胡人迁来不少,不过七八万人,但是汉人可是有超过五十万之多。加上附近郡城的汉人上百万只多不少。这几年都城附近不断战争,乱民流民不少,收留流民,开垦田地,训练青壮,见机而动。相信以超前两千年的武器在这个时空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在于两人的闲谈中,成城脑中逐渐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