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隐有唐风 (第3/3页)
,土默川,这些河套地区的肥沃土地,曾经是汉家故土,后来被柔然,突厥所占,唐时又全部抢了回来,到中唐之后,这些地方陆续失去,曾经是汉家良家子骑马练习骑射的好地方,逐渐都胡化了。 而天方自唐之后,经过几百年的变迁,现今犹存,并且仍然咄咄逼人,谋划对大魏的进攻。 这是一场文明之争,世仇之争,超过五百年的纠葛,阴谋,战争,文明,宗教,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竟争。 令人所庆幸的就是泰西诸国的崛起,诸国步步紧逼,弄的天方异常狼狈。 贸易,货物,诸多争斗…… 陈道坚心有所感,这是一个奋起的时代,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他隐隐对南安侯徐子先的话有了明确的认识,现在的时代是一次最关键的变革期,所产生的变化会影响到几百年乃至上千年,这和以前大家关起门过日子的时期完全不同,谁能占据主动,谁便可以掌握未来千年之内的世界。 大魏就算不能掌握世界,最少也该奋起,守好自己的大陆疆域,击败蛮夷,立足大海,抢夺先机。 若是在这个时代被蛮夷得手,泰西与天方决出胜负之后,未来的天下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不管是哪一个得手,对未来的华夏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不一定是屠杀到种族灭绝,但文明为人所掌握,控制,压制,直到融和,消灭,消失。 …… 入港之后,到处都是鞠躬致意的倭人。 有光头的穿兜裆裤的水手和力夫们,穿着长袍也一样光头留发髻的商人们,有坐在两人抬小轿中的大商人,也有戴着官的倭国官吏,这很容易分的清楚。 不过倭人的惯例,明显是穿着长袍,虎口还有墨汁染的颜色,但他们也是在腰间悬刀,并且走路时也是虎虎生风,和大魏的文法吏们孱弱的身体和精神,完全是两种类型。 武士也是不少,很多武士系着倭刀,长短不一,还有很多武士举着比长矟还要长的长刀,有点类似大魏的纹眉刀,但更窄和更长一些。 长矟,长刀,太刀,野太刀,打刀,各式各样,林林总总。 陈道坚总的感觉是,倭人重武,看到武士过来,不管是商人,平民,水手,力夫,或是那些官吏样的人,还有僧人们,都是避让开道路,由武士们按着倭刀经过。 这些小矮子,普遍的个头还没有到五尺二的曾经的禁军最低标准,就算现在南安府军大规模的招兵时,五尺二以下的身高基本上是不会被招募的。 个子过高的,耐力可能会差,但劲力一般不小,也会相当的武勇。 五尺七的身高就是一米八以上,这个身高标准是骑兵和弩手的标准,五尺四,一米七二以上,这是一般府军的标准,到五尺二,就是一米六五以上,这是最低档次的标准线,低于这个身高,也就是成年男子在一米六五以下,只能说明从小到大营养不良,这样的身体无法负荷铁甲,不能坚持长途行军,经历艰苦的战事,事实上个头矮小的也可能出武勇之士,但比例比大个头们就小的多了。 倭人武士们普遍矮小,看的出来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缺乏营养。 有人告诉陈道坚,倭人信佛的很多,不吃rou的不光是百姓,武士和公卿也有很多素食者,或是只吃海鱼,rou类,包括猪rou和羊rou,在倭国都不太受欢迎。 陈道坚感觉这是一种舆论上的洗脑,事实上还是因为贫弱。 倭国在发觉大银山后,民间和公卿武士的财富都大有增长,在此之前他们始终是一个赤贫的海岛居民,在唐时倭人派遣遣唐使至中国,学习中国的礼仪文化,从文学典章到朝廷制度,包括衣着,陈道坚在上岛之后,发觉除了发式,他们的衣袍格式,鞠躬的样子,都隐隐有唐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