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脑咸鱼在八零 第51节 (第4/4页)
大-连有耐心等东北牧场慢慢成长起来。 趁现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挥动挖墙角的锄头,自家近水楼台先得月, 必须得先动起来。 访问团的负责人开始摆条件‘利诱’陶娇杏。 “陶老板真的不妨考虑考虑我们打脸, 我们同沈市相比,优点也不少,比如海运港口, 比如能给让出更多的税收优惠空间, 而且我们还有共和国长子的工业嫡系血脉——滨海理工大学子坐镇。” “如果东北牧场愿意到大-连来发展, 滨海理工大学可以同东北牧场展开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咱理工大的师生在研究方面的能力, 就算不能同清北比, 但也差不了太多,当初是怎么撑起共和国长子工业科技脊梁的,往后就能怎么撑住东北牧场的工业科技需求,您看呢?” “税收方面,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让利,肯定会比沈市给出的条件更好更优惠,按照我们的想法,是设置规模门槛,普通办厂规模,就会比沈市给出的条件更优惠,规模越大,给出的优惠空间自然也就越大……” “此外,当初鬼-子们占据大-连的时候,建了不少洋房,临着海,风景挺好,算是一个园区,只是一直被废弃着,拾掇拾掇就能用。要是陶老板来,我们可以把那个园区以及周边的土地,全都以最低的价格来给陶老板开发,不限制居住还是工业建设。” 陶娇杏都怀疑这考察团来之前是不是专门调查过她,不然怎么开出来的条件总能戳到她的心里去? 滨海理工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比沈市大学以及沈市农业学院都要强出不少,尤其是理工科。 还有就是沿海的那一片土地,如果真的开发出来,利用价值肯定不低,靠海吃海,单单是从渔民手里收购海产品,然后销往内陆城市,就绝对不会少赚。 此外还有那大-连港,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 上-海之所以能发展得那么好,不就是因为上-海港率先发展了起来?当然,上-海港的位置也要远胜于大-连港,还靠着已经发展起来的香江。 陶娇杏心里的算盘打了几轮儿,点头道:“我很希望能将东北牧场的根系扎进大-连那片沃土,也很期待在海边干一番大事业。不过是将眼下的那个产业迁移过去,还是异地办厂,逐渐将生产重心转移去那边,还得仔细商榷。” “给我几个月的时间,待我拟好方案和计划书之后,再去大-连登门摆放,届时还希望各位领导多多行些方便。” 考察团自然不会拒绝,他们等的就是陶娇杏的这个承诺。 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动辄就是三五年,长的话一二十年都有可能,他们只盼着陶娇杏的动作能够快一些,一两年内就在大-连办起民营工厂来,但也不强求立竿见影地看到结果。 —————— 送走大-连来的考察团,陶娇杏立马就着手规划了起来。 养牛场和奶粉厂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国内市场也逐渐饱和,暂时没有扩大规模的必要。 日化厂已经扎根在沈市,方方面面的渠道都已经埋下,不宜在大动干戈,而且只要日化厂在沈市,她在沈市行走、在辽东省内,都算是有一点点影响力的,这影响力是拿税收、工人就业等置换来的,也不能随意挪动。 剩下的就是刚刚运转起来的啤酒厂里。 特级精酿啤酒目前还主要是给部队做特-供订单,受到原料小麦的限制,根本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再去大-连办厂也解决不了原料紧缺的问题,总不能去海滩上种小麦。 最后就是用于发酵生产日化厂原料的工厂,目前的需求量不高,三五个人就够用了,也没必要扩充那么多。 而且这个原料工厂也不宜离沈市太远,留在琥牢山下刚刚好。 陶娇杏思来想去,愣是一个合适的砝码都拿不出手,只能重开一张‘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