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五一章 陈部长的谋划 (第6/6页)
尤其单纯的诉讼、弹劾…等制度运作,并不一定能保证审判、裁决或罢免等结果的执行,所以真正要树立司法、监察,甚至选举罢免等威信的关键因素,在于强大的实力保证。尤其对于制止地方军阀以武装破坏和平、分省会议和中央威信等行动,他主张建立一个由各方势力提供兵员、警察建立的「国内维和部队」和「中央联合执法警队」,由分省会议来指挥,目的就是制止各方势力採取武装衝突,并彻底落实中央监察、司法的起诉和判决,来维持现有均势与和平局势。 整个设计能不能行得通,王绍屏完全没有底,但是他很清楚,如果没有国民政府的合作,那铁定会失败。所以王绍屏才会在张发奎第八集团军远征蒙古的事情上,採取主动退让的态度,释放自己对国民政府的善意。 不过王绍屏这样想,主导这件事的陈大部长可不见得这么好说话,他可是安排好一系列的政策规划,打算光明正大地取回中央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同时收到中央和台北远征蒙古命令的张发奎,完全不知道上层阶级这一系列无声地空中交手。自我感觉很幸福地,立刻命令第八集团军整装待发,准备出发到蒙古和自由联盟组成的联军会合,准备围攻蒙古首府库伦。而第十九集团军的薛岳只好乾瞪眼的留在淞沪收拾残局,震摄日军俘虏,一脸哀怨眼巴巴地看着张发奎意气风发地取代自己出征。 陈大部长的谋划,一开始就体现在第一道命令上。在命令里已经就给王绍屏偷偷下了绊子。他在中央的飭令上,特别註明:「第八集团军将依据中央战术规划,配合各路光復军独立作战。」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张发奎不是听从光復蒙古联军指挥部的命令,而是必须听从中央的指挥。 但张发奎根本不以为意,他心想:「南京距离蒙古库伦两千零廿四公里,让中央直接指挥?那不是瞎扯淡吗?」不过张发奎还真没想到,陈大部长的后手,还真能做到这一点。 陈部长不只对敌人够狠,对自己人也不软手,他首先直接把自己土木系的第十八军共计五个师给拆分了。理由是由于该军辖师太多,为便于指挥,于是将李明的第52师,陈时驥的第59师,拨归给新成立的第5军,另外将在南京换装成坦克师的关麟徵第25师也编入第五军,符合自由联盟最低要求的三三制。再让周至柔担任第五军军长,并以蒙古远征军后勤补给司令部补充军的名义,协助第八集团军后勤补给,目的就是打算控制第八集团军的补给,让张发奎俯首听令。听谁的令?当然就是听周至柔的命令,配合胡宗南第一军的行动,攻略蒙古西部,甚至率先攻克唐努屋梁海,取得漂亮的首功。 大家可能以为陈大部长异想天开,王家财大气粗,怎么可能让张发奎在后勤补给上受制于人?可是陈部长这次可是心思细密,在他的嫡系将领集思广益之下,事先就给王绍屏和自由联盟联军发去一封「中央军的粮餉自理」的电报。 接到这道命令,即便王绍屏心思简单,没有想到里面的文章,但长辈团们个个都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就看出其中的端倪。曹錕当场就笑起来了:「蒋志清当我们是三岁小孩呢!」 段祺瑞紧跟着哈哈大笑的说:「这是想节制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呢!他就不怕把张发奎逼反了?」 吴佩孚则是紧皱的眉头说:「看破他们的手脚容易,但张发奎会从哪里进军是个麻烦,至少我们三个方面军,要谁来照顾张发奎呢?总不能让张发奎的士兵挨饿受冻、粮餉不济吧?」 冯玉祥笑着说:「吴子玉你想太多了,无论外东北或内东北,自由军都有能力快速空运运补。即便蒋志清让张发奎独立去打蒙古西部,我相信台生的人一定不会让张发奎吃亏的。」 吴佩孚看着其他人都微笑的点头,才勉强地点点头说:「的确,我还是停留在老式的军事思维,以台生的能力,即便要在全球同时打两场大战,应该也不成问题。」冯玉祥和吴佩孚在当时并没有想到,两人的发言后来还真的一语成讖,张发奎真的独自去打蒙古西部…,也不竟然…,因为还有周至柔的第五军和胡宗南的第一军。还不仅如此,当全球二次大战真正爆发后,自由军还真的在东西方两面作战,切切实实地取代了美国歷史上的地位…,这是后话。 最后还是王绍屏拍板,暂时同意中央的决定,到危急时再出手。理由就像杨钧所说的:「反正已经向中央示好了,总不能行百里半九十,在这种细节上和中央争论,那不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簣吗?」 其实王绍屏面对陈部长的谋划,最大的麻烦不在蒙古远征军上,而是在后来的新任命上。这个新任命,才让王家真正面临了一些选择上的犹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