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四九章 维和部队 (第4/6页)
0年代,因为美苏经济负担过重,国际才进入限武谈判的「低盪」缓和时代,而维系核武恐怖时代的和平,全都是有联合国这个国际舞台供冷战双方能持续谈判的结果,否则双方完全隔离,谁知道对方能保证完全毁灭自己,而没有把握先动手还是赢不了?又如何限武?这都是军事沟通的结果。 不过,毕竟联合国还没出现,王绍屏只能以当前的局势尽量举例说明。以在王绍屏有限的国际关係知识认知里,他认为联合国算是成功的。国际组织的成立不是为了解决所有的大小国际事务,主要是提供一个大国无法脱离的对话平台,藉此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爆发。联合国初期的韩战,各国就是不大懂这个道理,尤其麦克阿瑟拿到联军的指挥权之后,更是妄想无限扩张武力入侵的范围,而这样的逻辑就是引爆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当时全世界都完全没概念,以吓阻来逼迫谈判,才是集体安全的核心概念。 韩战之后,经过后来国际关係理论逐步完善,加上大国安理会否决权的设计和核弹的发明,确保了联合国能达到制止世界大战的组织设立目标,所以后来联合国真正授权过的战事只有第一次波湾战争,越战和苏联入侵阿富汗,虽然美苏都是亲自上阵,但基本上都算区域衝突,而且大国反而都以惨败收场。到人类离开地球开始太空殖民开拓为止,联合国虽然一直都无法制止区域衝突,或者阻止大国cao弄的代理人战争,但维持了起码的世界和平,没有再次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即使到太空时代,对殖民星球有所争夺,也不至于全面开打。毕竟在太空世界里,还有外星人竞争的压力,人类还是得尽量保持协商式的团结。 就王绍屏当前的目的而言,就是提早将联合国的一些集体安全的观念引进到国际联盟来。虽然他知道,像日本这种弱国或一战战败的德国在他们达到国家復兴之后,势必还是会想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加上缺乏核弹恐怖平衡的制约,世界大战还是避免不了,国际联盟最终还是会失败。但是提早倡议维和部队的建立,并积极参与其中,却能让他或者中国快速的取得世界的发言权,并在二次战后遵循这个模式建立世界新秩序。 林蔚听了以后似懂非懂,不过他倒是照单全收,完整的发给南京中央政府。委员长看完他的报告之后,有点哭笑不得:「这小子真是不消停,我们现在是有能力参加维和部队吗?真出兵去非洲,我不被国人赶下台,也会被报纸骂死。不过,这小子眼光还真远,等我们解决内外问题之后,主导国际联盟维和部队倒是快速晋身为列强的好方法。」不能不说,委员长的国际观是比林蔚强多了。 此时,英法正对于各地爆发的零星战火感到十分头疼,王绍屏的这个建议,倒是给他们一个节省兵员和金钱又能保持影响力的好方法;而且让申请国出钱,自己让一些失业退伍老兵加入维和部队,还能降低国内失业率,算是一举多得的策略。至于主导指挥权?依据王绍屏的说明,维和部队就是抑制战争爆发,阻止双方动武。最多就是建立隔离带,要什么战场主导权?主导指挥不就代表自己直接宣战、参与战争吗?英法两国囿于传统国际法和老式战争的观念,加上对王绍屏提出维和部队是抑制战争不是参与战斗,主观上十分认同,所以都没有意识到在建立隔离带时,主导维和部队的重要性。反而认为这是件麻烦事,直接丢给申请国自己去处理就好。就这样,维和部队的主导权的「麻烦」,很快就由申请国身上又落到申请国的债权人,也就是王绍屏的手中。毕竟申请国都是弱国,在武器、兵员上都得依赖王绍屏。 阿西比尼亚得到授权之后,除了向王绍屏贷款之外,很快地就是向王绍屏请求组织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维和部队,并在武器装备与训练上提供完整协助,海尔?塞拉西知道这两点,阿比西尼亚自己都做不到。所以最后变成国联授权,阿西比尼亚贷款,却由王绍屏名正言顺的组织国际部队,介入东北非的纠纷。 当时没有一个国家会认为这种国际警察是好差事,即使日不落国在过往也从没真正当过世界警察,英国人的一贯逻辑是维护殖民地安全与利益,而不是介入每一件国际纠纷。甚至他自己就是国际纠纷製造者,力求区域平衡的英国国策,不断在各地製造衝突与对立,以保持自己的掌控权。直到一次战后,国力大不如前,才藉由国际联盟的成立希望藉由「国际协商」搓汤圆的方式,相互推諉的模式来调解各国间的纠纷,并把最后结果称为「国际仲裁」。而国际联盟声望的持续下降,也就是这种和稀泥的想法所造成。毕竟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像提出国际联盟这样概念的美国,在二战之后自我膨胀到认为自己能包管天下事,自告奋勇出面担任世界警察。虽然美国的世界警察私心太重,以至于全球还是乱糟糟,但比国联时期还是要好得多。 英、法除了不想担负国际责任外,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