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第2/2页)
孙暗弱,凉国公便很快倒了霉。除此之外,受命领军的,除了德高望重的几位国公,便是秦王、晋王、赵王等诸王!乾圣帝对勋贵们不在意,却不能不在意自己的兄弟。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哩!所以诸王领军,做主帅,乾圣帝还没下定决心。是以群臣推举,又有不同的分类。祁元询的那一堆叔王,以他看,其实是没戏的,几位提名宗王的部堂,怕是还没从宣武时代走出来。剩下的便是勋贵与皇子——说白了有且只有汉王这一个人选。为什么曹国公李景隆、西平侯沐春是元从勋贵中的代表人物?不是因为他的爵封最高,而是因为他们和皇家的关系最亲近!别看当年光幕中,曹国公率军五十万都被赵王世子一万拒敌于城外,就觉得这人不堪重用,光幕记载中的“建文帝”怎会让这等人当主帅。其实从各方面来看,当时的情况中,曹国公都是最佳人选。魏国公和赵王一脉关系密切,就算祁元询当年居于京中就感觉出了大舅舅的避嫌态度,在建文君臣面前也是不顶用的。西平侯,离得太远,且掺和这件事着实尴尬。反倒是久居京中、屡受皇恩的曹国公,是最好的选择。光幕上所言的李景隆是第二代曹国公,第一代的曹国公是上皇宣武帝的亲外甥,丧母后便由舅父宣武帝抚养长大,情分格外不同。当时他的父亲、也就是上皇的姐夫还活着,受封恩亲侯,又转封曹国公。也就是说,初代功封曹国公的,是李景隆的父亲、追封岐阳武靖王的上皇亲外甥,恩封曹国公的,则是李景隆的亲爷爷,上皇的亲姐夫。论亲戚关系,曹国公还能叫乾圣帝一声表舅,叫祁元询一声表弟。现今也是一样的。天子通过正常的渠道继位,少了靖难这个流程,手底下虽然还是有自己的一批心腹武将可以任用,但毕竟没有因功封爵,统帅大军就少了几分底气。如果是靖难入京的话,朝中职司相比于现在,一定会空出来不少,乾圣帝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心腹,都是很简单的。哪像现在,天子名正言顺,却还要面对手下得用的武将名位不显,用得不趁手的前朝老臣占据高位的情况。曹国公因亲缘关系在宣武朝屡受大恩,终于凌驾于一众勋戚之上。而西平侯沐氏,也因初代西平侯乃孤儿出身,不知自己姓名,因受宣武帝与孝慈皇后二人养育,作为养子沐受皇恩而有此姓。若是西平侯家族也不能信任的话,国朝勋贵中,便没有几个能值得天子托付信任的了。也正因为如此,现今的曹国公和西平侯,才会成为勋贵统兵的首选。次选的魏国公是后族,所有的皇子皆是中宫诞育,在这个方面,他们就不能再过于显赫了。否则的话,以外家之势,凌驾于皇权之上,置祁氏皇统于何地?祁元询脑海中想着这些信息,面上八风不动。大周征安南完全是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是伤亡多还是少的问题。作为皇太子,这一回的战事,他能收到的也只是奏报罢了。古语有言,“君之嫡嗣不可以帅师”,所谓“君行,太子居,以监国;君行,太子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