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第2/2页)
寡言内敛、温吞随和,真办起心意已定的事来,却是出人意料的大刀阔斧。他派人将陆辞送回家中后,就毫不犹豫地重新换上朝服,即刻乘车入宫去了。他极其清楚,自己邀陆辞入府叙话的事,很快就会被有心人得知。且不说一旦经人口进陛下耳,不知会生出什么乱七八糟的猜测,单是夜长梦多这点,就是尽快办妥的好。王旦雷厉风行地说服了皇帝,又借着身为宰执的职权便利,立马就赶在皇帝后悔之前,直接带着起草好的诏书赶往中书,干净利索地做了签署。等林内臣晕乎乎地拿着委任的诏书出了宫门时,距陆辞走出相府大门,才仅仅过去一个时辰。不过一正六品的地方差遣,在朝中根本掀不起多大波澜,倒是王旦难得出手这般迅疾,才引起了一些人的小小议论。陆辞到家还没多久,正着下人收拾东西,准备走马上任呢,就接到正式的任命诏书了。林内臣一板一眼地念完之后,将诏书交到陆辞手里,话中不免遗憾道:“不知王相为何坚持将你外派,但他既已说服了陛下,叫木已成舟,你这一去,再快也得成资一回后再归了。”林内臣说这话时,一直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陆辞面上神色,显然并非真的相信他毫不知情。陆辞倒无瞒着他的意思。他出入相府时,并未刻意遮掩过行迹,很快就会被旁人知晓,更何况是耳目灵通的林内臣了。在话不宜多说的情况下,陆辞只笑了笑,以跃跃欲试的口吻:“王相有意雕琢磨砺我,岂不是将我视作璞玉的表现么?更何况,不论是留在汴京,还是去到地方上,纵有千辛万苦相待,只要能报效深厚君恩,我皆愿往。”林内臣笑了笑,遂不再多话,而是乘上车舆,回宫去了。在途中,他还叹息着想,这陆辞虽身负才学,也一度受陛下看重,但说不准的,就要到此为止了。许是对方初入仕途,履历太浅,才留了这么些天真的傲气。不然怎么会莫名得罪了当朝宰辅?王旦可是出了名的脾气温吞,连寇准三番四次冒犯到他头上,都毫不计较,还愿反过头来举荐寇准,在陛下前为其开脱的。他思来想去,也只能得出,恐怕是陆辞这一后辈求差遣太过急切,待人太过轻薄,才连王旦都看不下去,非要出手镇压,不惜竭尽全力说服圣上,也要尽快把人撵到远远的汾州去。说是平级差遣,但一个在汴京中,一个远在汾州,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简直存在着天壤之别。哪怕只是一资成,也要整整三年时间。想到陆辞那乐观得很是天真的说错,林内臣就忍不住皱起眉来。三年啊!别说三年了,以陛下的忘性,除非一直在身前晃悠,恐怕不出三月,就能忘得一干二净。哪怕真在不久后立了东宫,也不见得还记得这一早早任命好的太子舍人。而在地方上任职,哪怕表现再优异,要隔重重山水传到帝都,再从诸多奏疏里脱颖而出,简直千难万难。不然在地方上苦苦熬资历,等成资的那些大小官员,又怎么会挤破头都想进京来?陆辞最为棘手的地方,还在于他极可能是得罪了王旦。有深受皇帝信任的这位宰执压着,哪怕有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