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 (第1/2页)
须持身以慎,犹在言谈。”
张洮一听,赶紧说“遵旨”,言官们却在等着皇帝的处理意见,
“吏部尚书、皇极殿大大学士张洮酒后失言,特命其谨言慎行,从今日起七日,于朝中发言,不得超出三句。”
限定性禁言,嘿嘿嘿。
张洮一听,觉得像是陷阱,“皇上……”
皇帝又说,“超出一句,多罚一天,阁老,您已经说了第一句。”
言官们觉得,这法子真新鲜,皇帝真会玩。
虽然张洮还是不痛不痒,但是不让他说话,也能把他憋个半死。
这样挫了张洮的威风,又丝毫无碍主和派的面子,谢靖不禁又在心中点头,皇上办事,是越来越沉稳了。
处理完张洮的事,兵部尚书罗维敏启奏,称应该抓紧时间,与北项开战,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偷袭。
他心里本来一直就提防着北项,只是没人跟他通气,说这仗一定要打,李显达上来就这么说,让他措手不及。
这三天来他和李显达促膝谈心,真是相见恨晚,李显达带来的第一手资料,是罗维敏在京城里从公文上看不到的。
只是罗维敏一介书生,缺乏实战经验是最大的痛点,他虽然一腔热血,深具战略性思维,但是没正经上过战场,始终有些不自信。
好在李显达的自信比较多。
于是罗维敏决定,就按李显达说的,事不宜迟,尽早开战,兵部会全力支持李显达出兵。
张洮一听,又开始了,“你说北项要攻打后明,到现在也没有真凭实据,不曾捕获一个探子,截获一封书信,说北项有这个企图啊。”
谢靖闲闲地提醒,“阁老,这是第二句了。”
张洮差点拿手去捂住自己的嘴巴。
罗维敏便侃侃而谈,说北项这些年,入我后明者甚众,贸易额却越来越少,这其中的关节,阁老难道不明白?
他说的就是北项人借着来后明做生意的机会,从事刺探情报,走*私货物甚至偷窃抢夺等不*法行为。
有兵部尚书背景加持,再者他的讲法,又不像李显达那么咄咄逼人,便更可信了些,众人听着,觉得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一想到北项虎视眈眈,便都有些焦躁起来。
又过了四天,主战主和,渐渐人数各半了,其中主和的人里边,一部分是像谢靖一样觉得“师出无名”,一部分是像何烨一样,担心开战会动摇国家的财政根基。
至于原先觉得北项不会打过来的人,倒是没剩下几个。
张洮因为一天只能说三句话,每句话都要十分小心斟酌着说,不免盘算一番,常常是听人说话,就要反驳,又觉得该把这话省下来,留着下句一起驳,省着省着,却连前面说过什么,都忘了。
他为了反驳别人,又听得格外仔细,听着听着,便觉也有几分道理,当然脸上还是不会承认,只一个劲儿摇头。
第六天的廷议,兵部职方司郎中廖倸出来启奏。
职方司是拟定军事计划,进行军事统筹的部门,辛苦且责任重大,却不如武选司和武库司有油水,有本事有门路的人,一般不去那儿。
廖倸是隆嘉元年的榜眼,按说不至于,不过他离了翰林院,就去了职方司做了个六品主事。
他说,“臣自隆嘉元年,皇上于殿试题中问,后明与北项一事,便日夜纠缠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