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9 (第1/2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牧童口里的歌谣伴着带着寒意的微风在已经可以窥到□的田野间回响着,黑色的水牛悠闲的寻找着最嫩的青草,牧童在田间轻轻的甩着鞭子,为水牛赶走落在背上的牛虻,远处,勤快的农人已经抓紧时机春耕播种了。三年前,西北边关的贺兰族趁着环庆兵变,朝中政局不稳的时机派兵挑衅边境,十万重兵压境,时局一下子便紧张起来,犹记得当年京师的大街小巷都在对边关的战情议论纷纷。驿道上,传递信息的信使在西北与京师间络绎不绝的穿梭着……但是终于胜了,虽说战争一打就是两年,虽说有大批的精壮男儿前仆后继去了边关,但好在战争终于胜了。有的人回来了,带着大把的赏赐与妻儿团聚,有的人却将一缕英魂永远的留在了贺兰山。“官家。”张公公轻轻的推开了御书房的门,跪在了地上。“轿子备好了,要移驾忠烈祠吗?”“嗯。”房间内响起了沙沙的声音,是官家在收拾朝中公卿们递上来的奏折的声音。张公公连忙趋前几步,“这些事唤咱家做就好。”“不妨事。”咳嗽了几声,承启笑着将书案整理好,视线落在了张公公身上,“礼部都准备妥了?”“是……都妥了。”张公公毕恭毕敬的答道。忠烈祠是在本朝建立的,全为了纪念在贺兰山上战死的英魂。回想当年,为了是否应该建立忠烈祠供奉殉国将士,还曾引发了朝堂诸公的一场大辩论。反对者的理由很明白,朝廷没有钱再去额外花费这样大的一笔费用。不仅仅要建祠堂,还要派专门的官员照管看护,保证在忠烈祠里供奉的香油长明灯永远长明……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一向那么介意朝廷财政的皇帝,在这件事上却异常坚决偏执。忠烈祠就这么建起来了,礼部也调派了数名祭官昼夜照管。犹记得皇帝第一次驾到忠烈祠,那正在值守的两名祭官慌忙接驾行礼的时候,却被至高无上的天子止住了。“这里供奉的是我永平朝的英烈。”两名祭官不敢抬头看向皇帝的脸,只听得他的声音温吞如水,“逝者为尊。你等既然在这里替朕供奉诸贤英灵,不必向任何人参拜。特别是在此殿上更是不可。你等可曾见过僧人在释迦牟尼面前向朕叩头吗?”“这……”两名祭官一时语塞,却也不敢抗旨,只得畏畏缩缩的站起身来,不甚自然的行了礼,添了香油退下了。忠烈祠内的祭官不向任何人行跪拜礼的规矩,便是那时候形成的。原本定的规矩是每逢春郊、秋祀便由宰相代天子去忠烈祠行祭拜礼,但皇帝对忠烈祠却表现出莫大的兴趣。每逢初一十五,只要有片刻余暇就要去忠烈祠呆上半日,最开始出行的仪式极其隆重,后来便摒退了众人,只带上几名贴身侍卫、宦官随身保护。而且……常常在面对那些被祭祀的逝者牌位独自发呆。这些并没有逃过张公公的眼睛,他也隐隐约约的能猜出为何,只是猜出归猜出,却不敢说也不敢劝。忠烈祠建于京师的东南一隅,距离大相国寺并不遥远。这是一所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大门正上方高悬一匾,写着“永平忠烈祠”五个大字,正是当今皇帝李承启的亲笔手书。承启的车舆在忠烈祠正门前停住了,至高无上的天子走出车舆,望了望那高悬于正门、毫无生气的匾额,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