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 (第2/2页)
采仲四处寻证,身上带的炭笔时常不够记录。
于尔征专注搜查冯家官道之外,有意不过多掺和。
昔年纵笔赴考场时,宰相之子已折于家中纠葛,未能榜上三甲加冠,惊才绝艳之名才落到了他一寒士身上。
而今天命逆转,诸君殊途却大道同光,连诸位困顿八苦的公子佳人都轻换了命格。他在一旁默默观闻,亦有无声宽慰。
他原本想作为个不起眼的灰尘守在殿下的阴影处,避免再有荣光与功德,看她此世安泰即好。
却未曾想,她还是看破了他。
“临州往事纷杂,事干重大,孤身边有能者不如于卿,此事便委任于你了。”
“卑职明白。”
她列举了诸多事项予他,庞杂琐碎皆有,几乎是她有史以来和他单独说过最多话语的时刻。
他一心惶恐却又悄悄欢喜,听着她与前不同的飞扬清灵声线,恍惚之间酸软了思绪。临别之际,时刻紧绷的丝弦在她的切切叮嘱中缓缓松了下来。
她细细嘱咐了许多,没有任何铺垫、语气没有任何变化、再自然不过地说了这一句:
“此去孤远,于相务必保全顾念己身。待归来时,朕与你再温太平山川。”
几乎是本能的,他行礼恭身:“臣自不负,陛下心安。”
随之起身而转,脚还未迈出去,便僵在了此地。
此地,非养正,而官署。
此时……非有余,而开景。
他走不出去,也不敢回头,脑海中归了零。
良久之后,他才听见身后的人长长地叹了气,声线也褪了方才的柔和,而回苍凉:“一别不知几何,孤心安,大人安好否?”
一别……不知几何。
于尔征陡然呛了泪,不敢直面她,声音酸涩不已:“臣……安。”
“两世荣辱,孤面目不改,大人心却异变了。”
他的指尖在衣上发抖,心中涌了不尽萧索。什么叫面目不改?你忘了那三千白发,忘了那支离病体,忘了……那彻盲左眼了?
身后传来轻笑:“怎么,大人不愿再直视我了?”
于尔征闭眼,缄默片刻才回身:“是臣错愕了,不知陛下也从前世来。”
她的指尖支在左眉上,闻言眸子起了玩味:“原来大人也学会了说谎。”
他无法再圆,只好合手抵于额上,不敢再对上她的眼睛。
她在座上凝视了他须臾,问:“大人对我重生之事,知道其缘故,是么?”
他无法回答。
她缓缓道:“大人不必惶恐。不愿说的,孤不会强迫。共事近三年,也算与上一辈子的君臣佐使划上个善终。如今说开,不为别的,只是有一句话,我一直想与大人说个分明。”
“臣在。”
“请大人站直,不要回避我。”
于尔征抬头,与她四目相对。
她起身离开桌案,来到他面前。
言不归合手朝他行礼:
“多谢先生,愿做楚之清流,孤之脊檩。两世以来,承蒙先生赐教了。”
他心中一涩,喉中哽噎咳了起来。
刘采仲递水给他:“于兄喝一点,莫急。”
于尔征接过:“让采仲见笑了。”
刘采仲笑起:“于兄莫急进食,莫忧进度,行到山前自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