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番外(二) (第4/4页)
r>圣上很务实。想清楚这一点,几家欢喜几家愁。那欢喜的,自然是胸怀壮志,等着施展一腔抱负的能臣。忧愁的则是心里有鬼的世家子弟,在治国方面,圣上虚心纳谏,重视人才,但并不会被朝臣们牵着鼻子走,尤其涉及到皇权之事,他乾纲独断,不容臣下忤逆,世家们想重拾以往的风光,只怕是难了。从高宗到女皇再到圣上,寒门学士的崛起已成定势,无法逆转。几位老臣暗暗嘀咕,看来得叮嘱家中儿郎刻苦读书,以后科举入仕才是正道呀!不觉到了用午膳的时候。天子赐食,膳房为宰相们预备了丰盛的汤羹菜肴,几位宰相推让一番,入席就坐。其他官阶低的大臣没有资格和宰相们同案吃饭,他们的饭菜也简单一些,基本上是四菜一汤,偶尔多两道时鲜菜品。大臣们吃饭的时候,裴英娘正在大殿接见内外命妇,累得腰酸背痛。一屋子珠翠环绕,珠光宝气,阁老夫人,亲王妃,大长公主,长公主,她们各自的女儿、孙女儿、外孙女儿……连角落里也坐满人。好在李令月喜欢热闹,时不时发话活跃气氛,才不至于让裴英娘太无聊。她低头轻抚指尖,刚搽了凤仙花汁,指甲颜色浅淡,得多染几回。一个阁老夫人眼尖,立马夸她的指甲染得好,其他人跟着附和。说来说去,无非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皇后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但嘴巴很紧,坚决不漏口风,只问家事。命妇们绞尽脑汁,勾心斗角,筹谋的无非是各自儿女的姻亲或者丈夫前程的事,知道她们的目的,不难拿捏。好容易敷衍完,一众命妇告退,裴英娘留下王洵的妻子崔氏说话。命妇们对望一眼,默默退出大殿。崔氏神色紧张,魂不守舍。圣上登基以来,极为倚重皇后,后来干脆一纸诏书废除六宫,所以长安的世家权贵才忙着嫁女,进宫是不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和其他门第相当的世家联姻。有传言说圣上对皇后言听计从,皇后没有大肆干预朝政,可无疑她对圣上的为政举措有极大的影响力。因为皇后在民间威望极高,而且谨言慎行,没有越矩,朝臣们抓不到她的把柄,只能暗暗咬牙。识时务者为俊杰,皇后和圣上不只夫妻情深,亦有自幼相伴的情分在,而且皇后富可敌国,地位稳固如山,既然动摇不了,还不赶快想办法讨好?崔氏未出阁前,恍惚听家里人提过,族中有位姐妹曾得罪圣上和皇后,下场凄凉。皇后不迁怒她,她就感恩戴德了,不敢再奢望其他。如今郎君得罪了大批世家子弟,她战战兢兢,生怕圣上和皇后丢卒保车,舍弃郎君。她正胡思乱想,一只琉璃酒盅递到她面前的食案上,酒液清澄。“每年牡丹花开时节,正是阿婆清酿熟的时候。”裴英娘笑着说完,举起琉璃酒杯。崔氏定定神,她喜欢吃酒,皇后单独留下她,请她吃酒……应该不是坏事吧?她心里七上八下的,喝酒的时候差点呛着。却听皇后轻声道:“你怕王洵步晁错的后尘?”崔氏肝胆俱裂,哐当一声,酒杯跌落在地。不等她反应过来,早有宫婢扫走淋漓的酒水和碎裂的酒杯。崔氏稽首,额头紧贴着簟席,不敢抬头。裴英娘起身离席,走到崔氏身边,扶她起来,“洵郎忠心耿耿,他做的事,有利于江山社稷,你放心,圣上不会辜负他的一片赤诚。”一惊一乍之际,听到这几句,崔氏热泪盈眶,再没有其他心思,唯有俯首而已。安抚好崔氏,让身边近侍亲自送她返家,裴英娘长长吁一口气。下一步就开始修路,大臣们每天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心眼比天上的星星太多,给他们找点事做,免得他们整天盯着王洵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