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青梅绕 (第2/4页)
此行本是想去长安,不过念及路途上歇息方便,他选的路是要走浐灞平原。但那些市井小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争夺不休,王遗风懒得与他们多费口舌,所以不曾找农家借宿,一路上能住客栈就住客栈,跟客栈老板只有金钱关系,并无深交。 然而到了此地,他在树冠上歇息时,却碰到这么一对父子,交谈言语真挚、爱民之心不曾作假,倒让他升起了几分探究的心情。 王遗风向来想做就做,于是一路上远远地跟着这对父子,看着他们到了村里,受到路边正端着碗、抓着饼吃饭的乡亲们的热情问候,看着他们亦是真诚地在和那些普通百姓交谈,问天时、问家常,而那些王遗风不喜欢的、斤斤计较的乡下人却把家长里短对他们全盘托出,还邀请他们来自家做客吃饭。 两人自然是谢绝了乡亲的好意,因为家里还有人在等着他们。 陶母站在篱门外,笑着看他俩归家。一家三口在门外随意说了几句闲话,陶母牵过陶寒亭的手,一起进房去吃饭了。 王遗风在隐秘的角落等了很久,等到听见他们已经吃完饭,在商量要不要准备歇息的时候,终于去敲开了他们的院门。 很明显,他听见了陶母讶异地问:“谁?” 陶父按下妻子,说:“许是乡亲有事。天色晚了,你就在家里别出去,看着孩子,我去开门看看。” 果然,下一刻走出来的就是陶父,还顺手关上了家门。 见到是陌生人,陶父明显戒备起来:“阁下是?” “在下游学士子,严谭。”王遗风不知怎么想的,脱口而出的却是这个好久没用过的假名。 他近一年来多来往于七秀坊、长歌门这种风雅之地,因风流不羁、气度非凡而小有名气。按理来说,报个真名也没什么,可偏偏很少见的嘴比脑子快,等王遗风反应过来,对面的陶父已经说:“严公子可有什么事?” “在下想前往长安,却虑及夜间有猛兽出没,所以准备歇一晚再走。但在这里逛了一圈,却没见着客栈,不知能否在贵府借宿一晚?”王遗风对陶父说。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他们镇上确实也没有客栈,往常的行客都是在农家借宿,给少许银钱就好。王遗风说话彬彬有礼,长得又是一副翩翩公子的无害模样,陶父也信了他“游学士子”的说辞,打开院门:“贵府称不上,但寒舍留公子住一晚还是可以的,只望公子不嫌弃才好。” “哪里,得遇收留,已经十分感激。”王遗风向他道谢,随他走进家里。 这个家和王遗风设想的倒是十分相像,看起来没什么钱,家具、物件都用旧了,但整个室内十分整洁、打理得井井有条,连个蜘蛛网都没有,就连窗户纸上的破洞都被仔细糊上。这夫妻二人都是勤快、讲究的人,这点十分合王遗风心意,心里盘算着要给多少钱才合适。 但当他提问给钱多少的时候,陶父却拒绝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严公子来者是客,我们只是借了一张床给你睡,哪有要收钱的道理?” 世人庸俗,总免不得为这几钱银子大打出手,这人却不收,王遗风颇感意外,但还是坚持要给:“陶先生,严某虽是借宿,也会用你家的茶水。即使水不要钱,但把水挑回来也是辛苦,所以这银钱无论如何,都请陶先生受下。” 两人推拒几次,陶父实在说不过王遗风,最后还是收了他二十文。这是一个极少的数字,但这个钱给出去,王遗风安心,陶父收着也没什么压力。 银钱的事情谈好,王遗风才落座。 饭菜已经收了,陶母问他要不要吃饭,自己再给他做一点,王遗风只摇头,说自己带了干粮,给点水就好。陶母便架上柴火现烧水,掰了一点陶父的茶叶,给他泡了一壶茶上来。 陶母忙活的时候,王遗风看到之前见过的那个小男儿就坐在饭桌子对面,拿着白天没看完的《诗》正在灯下专注读着。 想起他白天对着那小女孩念“桃之夭夭”,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心。 王遗风顿时起了逗弄他的心思:“小孩儿,你读得懂《诗》?” “读过的,就懂。”陶寒亭答,“即使不懂,也会一直读,读到懂为止。” “小小年纪便这么努力,想考功名?”王遗风又问。 “当然是要考功名的。”陶寒亭放下书,看着他说:“因为我要做好官,保护百姓!” 小孩儿的眼神单纯又亮晶晶,是未涉世事的干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