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 (第1/2页)
手段
《门外》在10月末杀青结束后,葛之便一头钻进剪辑室里,没日没夜地疯狂工作,用身体的疲惫麻痹自己。 终于到了次年3月,电影后期工作基本都已经完成,反复确认多遍没有问题后,葛之将电影送到广电进行审核,争取尽快拿到龙标。 没多久,电影就被打了下来,被圈出多处审核不过关,需要重新剪辑。这样的事情在电影圈中并不少见,国内对文化作品输出的限度比较严格,导演在挑选剧本的过程中就会慎之又慎。 葛之认真翻阅着上面发给他的指导意见,对照着电影一帧帧放映,感觉有些不对劲。虽然是青年导演,他对于文艺作品的限度还是把握得比较好的,很多地方完全没有触碰到红线,按理来说根本没有问题。广电审片子是电影局制片处负责,但他们自己的公务员并不审核实际内容,只检查手续,材料是否正确。实际审片子的是临时外请的评审委员,这些人都是行内的编剧,导演或者影视专业的学者。 行内人互相审核,大家的表面功夫做的不会太难看,,尤其是圈层之间互相抱团,如“京圈”,“沪圈”,“港圈”等。若没有涉及到红线问题,评审团一般会通过,然后再交由广电领导作最后的指示。 而《敌后》在评审团这里就被打了下来。 难道,是有人故意在针对他? 还是这部电影动了谁的蛋糕? 葛之算得上半个“京圈”人,能够对圈内人直接动手的一定不是一般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葛之没有耽误,直接联系了电影的制片人孟德明,孟德明得知此事后,敏锐如他,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 “好,这件事我先去查查怎么回事。” 孟德明在圈内消息渠道多,为人圆滑世故,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正好有一个在电影制片厂上班。孟德明联系上鲁露,请她吃了顿饭,才说出自己的目的。 鲁露略一沉吟,答应下来,这对她来说不是太难的事情。 两天后,孟德明带着评审团名单找到了葛之。 “我仔细研究了这些名单,这几个是大学里的专家学者,跟圈内没什么纠葛,可以先排除。”孟德明将名单摊开,逐个筛查。 “胡高谊,潘盈都是电视剧编剧,跟你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暂时不用管。剩下的就是邓创,奚奇志和柯觅松了。” 孟德明一个个报出他们的身份。 “邓创,香港著名电影编剧。” “奚奇志,陕西籍导演,不过跟陕西派走得不算很近,最近几部电影都是香港那边出资赞助。” “柯觅松,北京籍导演兼演员,口碑不算很好,但在圈内还混得不错。” 孟德明盯着葛之,“你看看,这几个人跟你有没有什么过节?” 葛之看着面前的名单,脑海里飞速闪过过往的片段,摇摇头,“我跟他们交集不多,奚奇志都没见过,更别提什么过节了。” 孟德明皱起眉头,“这就难办了。”葛之平时话不多,跟圈内人交际也少,按理来说不应该得罪了什么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