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1/2页)
林云笙点开微博的热门头条,陆钧行苍劲有力的字体映入他的眼帘。 他写的是很意识流的故事,讲了一个主人公从开篇就想按掉月亮的开关,却在中途发现月亮本来就不会发光。于是他去登山,去按照路人的指引观望宏伟的日出,最终选择在某个夜晚,倚靠上一盏与千千万万盏并无区别的路灯。 而在网络上最广为流传的描写片段是主角在故事最后的内心独白,这段文字向阅读这个故事的人揭示了前文的月亮也好、日出也罢,包括最后的路灯,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人。 [我活在把压迫当做潜规则的圈层里,洒在地上的月光融化成了细盐,吸出我体内鲜活的梦想,将我腌制成一块干瘪的rou。 可他细腻又张扬,脆弱又强大,让我向往起一个理想的世界,觉得自己正在成为一个好人。 他是我身上沉默的岛屿,灵魂举起的白旗,永不枯萎的欲望,通向我至死都暴烈的爱意。] 第83章 林云笙在看完全文后确信,这篇故事绝对是从陆钧行学着写作开始完成度最高的一篇故事。 人与人之间无论有多亲密,中间总会不可避免地夹杂上一层对彼此的主观幻想。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大家见过太多别人的美好,哪怕在现实生活中开启一段恋情,也总会下意识地眷恋起由自己所大脑创造的对象。 于是乎,滥情而理盲的恋爱观由此而生。 陆钧行用极度抽象的“光”去外化林云笙的美好特质。 他渴望摸到天上的月亮,以天降大任之姿触及被掩盖在月光之下的坑坑洼洼,却发现自己爱的人自始至终都活得纯粹而简单。 主人公动情地将这些坑坑洼洼当做初升的太阳,与来到他跟前朝拜的人一起瞻仰,最终在失真的议论里顿然醒悟,自己向往的“光”并不来自太阳,只是一盏再普通不过的夜灯。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复杂行文,被诗意地解构进了一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里,其间流动的对自我认知的剖析,以及不断吐露的深厚欲望,更是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诗歌主题。 陆钧行把自己与自己求索的那颗心写得明明白白,也难怪这个故事会得到审卷老师的偏爱。 三天后,陆钧行推门而入清姿工作室,正好听见余州在大声朗诵自己故事的最后一段独白。 他看了一眼身边神色淡淡的林云笙,耳朵直接烧熟了,到最后期期艾艾地也只憋出一声:“别念了……” 陆钧行当时在考场上根本就没有想太多,他不擅长写固定的框架式文章,一来灵感就直接跟着情绪走了,哪里想得到自己的试卷会被学校发出来当范文。 现在不仅引发了全网盛传,还被网友封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