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2/2页)
> 荀家老二从小性格乖戾冷漠,心无孝悌,长大了或许会觊觎长兄的地位,导致兄弟阋墙,从而动摇整个荀氏集团的根基。 彼时荀斯桓还不知自己被扣了大帽子,也不可能为自己辩解,却能隐约感觉到,自那天起,爸爸mama对他的态度变了。 也是从那时起,“任何时候都要听哥哥的话”、“哥哥挑中的东西不能抢”,诸如此类的洗/脑规训,充斥了荀斯桓的生活。 意识到自己的“多余”是在二年级的那个六一儿童节,爸爸去参加了荀斯杨的节日汇演,mama去参加了荀斯榆的游园会。 只有他,练习了一个多月的节目,只是希望和哥哥meimei一样,能收获父母的一个赞许的眼神,却一无所获。 表演那天,台下坐满了别的小朋友的爸爸mama,唯独他,眼神寻遍全场,也只看到了教他弹琴的家教老师。 更崩坏的是,后来荀斯桓还知道了,他一直觉得比亲爸还亲的家教老师,也并不是只对他这一个学生如此“上心”。 也不是没有争取过。 小孩儿天生就懂用哭闹吸引注意力,虽然这样之后免不了要挨训,可荀斯桓不在意,他只是希望爸妈多看他一眼。 只是这方法久了也没了效果,于是哭闹变成顽劣,不听话变成事事叛逆,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爸妈的关注,哪怕挨揍。 再后来,叛逆也没了效果,他成了“孺子不可教”的那一个,成了哥哥和meimei,乃至整个家族里孩子们的反面教材。 既然不可教,那干脆不教了,一家三个孩子,有两个都是天之骄子了,有他这一个失败案例又有何妨? 情况略有改变是在升入高中之时,荀斯桓在新生测试中,理科成绩一骑绝尘,被推荐加入学校的竞赛班。 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表扬了荀斯桓,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却让荀斯桓暗自满足了一个月。 尝到甜头之后,荀斯桓一夜之间“浪子回头”,从扶不上墙的“阿斗”,变成了学生楷模。 事事必须第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能犯错,不能不体面,不许不完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父母一句平常的称赞。 哪怕,那句称赞永远是,“阿桓真棒,和你哥当年一样”,哪怕,为了这句称赞他把自己逼得废寝忘食。 充斥幼年、童年甚至青春期的所有这一切,造就了荀斯桓性格的底色—— 极度渴望关注,近乎强迫症般得追求完美和成功,过分自负是为了藏匿无比的自卑,衣食无忧却永远觉得不满足。 从未体会过“独宠”,也从未感受过不与他人分享的爱,因此永远缺乏安全感,永远无法和别人“分享”自己所珍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