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2页)
庭前的玉兰簌簌落下的时候,母亲就会端着竹篓盛起满满一篓花瓣,只需要等上几个时辰,玉兰豆羹的甜香味就会充满整个院子,这便是每年玉兰花期时江淮月最喜欢的日子。如果母亲还在,今日应当会一边为自己梳妆一边絮叨着囡囡长大了,约摸还会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抹泪吧。 可惜她没能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也看不到她出嫁了。 院子里这会儿正热火朝天地准备着,独房中冷冷清清的,仿佛待嫁的新娘并非她一般。再过上几个时辰,天一亮,她便要嫁给一个素昧谋面的陌生人了。 江淮月说不上喜也说不上悲,只是觉着恍惚,仿佛有什么事还未做完似的。总感觉迈出了闺门,这辈子就这么定下来了。年幼时总感觉时日方长,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总有天会做,眨眼间却已到要嫁人的时候了。 那本泛黄的?水经注》正规规整整地放在台前。江淮月没什么可带的旧物,唯有这本书,是她一定要带走的。 自母亲走后,江淮月便很少与父亲说话了。并不是父亲和姨娘苛待她,她就是没来由地觉得他陌生。 她少与父亲交谈,却频频出入他的书房。江家是经商之家,过去总受人冷眼排挤,如今时代不同了,富商巨贾之流一跃成为新阶级,但江父还保留着旧习惯,喜好在家中置办些书籍,好充读书人的面子。只是他自己并不常读,倒是江淮月成日泡在书堆里。 江家没有女儿不许读书的陈腐旧矩,但也并未将江淮月送去学校。父亲总觉得那是抛头露面的丑事。这对于寻常人家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对于江淮月来说,生活在这江宅实在压抑。这也许不能只怪父亲,可她能怪谁呢? 或许母亲正是忍受不了这般压抑,才早早逃离了这个世界吧。母亲本是尚书家的小姐,前朝亡了后便下嫁到了江家。记忆中,母亲总是叫人感到矛盾。她就像旧时代一朵腐朽的鲜花,生于那个时代死于那个时代,却又生着尖锐的刺,她浑身的藤蔓伸展着向着新生。 哥哥们在新学念书,当她的儿子们兴冲冲地谈论着民主与科学、开放与自由、教育和女性平等时,她就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听着,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畸形的脚上。 江淮月还记得那天晚上,自己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皎白的月光从枝叶的罅隙漏出几缕照在母亲的面庞上,带着皂荚淡香的发丝轻柔地扫在身上,她轻轻吟着“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声音小得宛如耳语,宛如叹息。而自己就在这样的呓语中陷入梦乡。那便是她最后一次躺在母亲的臂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