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风云录(我在民国当土匪)_【华山风云录】(15)春市偶遇三美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华山风云录】(15)春市偶遇三美妇 (第4/6页)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商人过来卖生活必需品的,空地的两边大大小小的摊子,摆了足有一里多地。

    洽谈买卖的人也很多,有的拉着驴车就地买下拉走,也有的谈好价格后下了定金,签订了长期买卖协议。

    为了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县里加派了保安队下来,配上镇上民团的力量,一直有骑马巡逻的人在道上穿梭。

    出门后,在街上陪着林悦悦买了一些手工小玩意,接着她又要了一串糖葫芦,表现的真就是个黄花大闺女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里八乡来镇上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人群开始向东涌动,一打听才知道,那里进山的大道旁要摆戏台演出了。

    耐不住凑热闹的心思,我们也随着人群跟了过去。

    华山脚下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石台废庙,弃之不用就成了天然的演出场地,镇上凡是有什么大的活动,或者是庙会都会选在此地举行。

    戏台前已经人山人海围满了人,这是周至秦腔班子在风雷镇进行的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演出。

    秦腔是陕西的第一大剧种,各地的秦腔戏班遂当之无愧地成为陕西文化艺术建设重要的生力军,不遗余力地推动秦腔发展,是秦腔戏班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秦腔团所创演剧目中的音乐唱腔,阳刚壮美,写意抒情。

    既有慷慨激昂、粗犷豪放的气魄,又有轻松明快、缠绵悱恻的特点,具有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令观众津津乐道,百听不厌。

    其中许多唱段已成经典,被戏迷群众广为传唱。

    周至秦腔班子在陕南的名气很大,几乎家喻户晓,人群中有说他们是教堂里的外国人请来的,说是为了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他们教会甘愿为本地百姓做一些贡献,所以出了不少钱请到了名角。

    这山上有教堂,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因为印象中,大城市里比较常见,基督教在中国是伴随中华殖民地化进来的,通常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像北平和天津就有不少比较大的教堂。

    林悦悦对华山的了解至是比我多,看我带着疑惑的笑容,她确实说山上有一座教堂,而且主教的大牧师是个荷兰人。

    因为华山接待的不只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所以外国游客都喜欢去那里,而且教堂也会给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们提供场地,用以举办比较隆重的婚礼,并从中收取丰厚的费用,所以教堂得以维持运营了有好几年了。

    在林悦悦的指点下,原来教堂就在上山的主干道上,一个山脚下百米高的地方,确实有一座富丽堂皇的教堂。

    那一群房子都是典型的西式建筑,处在正中的一栋房子比较高大,顶部有一块显眼的十字架……秦腔戏班子只在镇上停留一天,明天就会转到汉中去演出,所以过来观看的人群很多。

    他们今天表演的是穆桂英,只听锣鼓响起,台上穆桂英和杨宗保已经激战正酣,人们看得如醉如痴。

    杨家将的事迹已经传唱了近千年,台上唱的正是杨宗保认识并迎娶穆桂英的故事。

    只见那穆桂英的戏装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头上的两根雉鸡翎使她那张粉脸俊秀英气,魅力无比。

    名角是秦城县的朱玲儿,虽然唱戏的原因化妆遮住了真实的脸,但人群中都在说她长得漂亮,可能真实的一面确实也出彩。

    所以引得那些前来看戏的人,汉子们要比女人多,即使不懂戏的大老粗,也要往前挤,只为一睹美人的风采。

    我的目光却被另一道美景吸引了过去。

    人们纷纷向前往戏台上看,而我却忍不住转头往后面看。

    只见后面的高台上有一座凉亭,凉亭下摆了石台和石凳,石凳上并排坐着几位面容姣好的俏妇人。

    只是不经意的往后一撇便发现了不对劲,首先闯入眼帘的那位是mama!?不对,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