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风云录(我在民国当土匪)_【华山风云录】(15)春市偶遇三美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华山风云录】(15)春市偶遇三美妇 (第1/6页)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作者:魔双月壁

    2021年8月27日

    字数:7,668字

    【第十五章:春市偶遇三美妇】

    清末以来,贩运私盐可以说是一些流民和「私枭」的重要谋生手段。

    食盐是人人必需品,人们可以不喝茶,但是不能不吃盐,否则就会得大脖子病。

    正因为如此,贩运私盐成为利润丰厚的生意,并且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从清末一直延续到现在。

    尽管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和等律例来打击私盐贩卖,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盐法不良造成的,同时,民间流民豪强的大量存在也不可忽视。

    盐政一直是官方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行盐的方法主要以官督商销为主,官运商销、商运商销为辅;商有场商(主收盐)、运商(主行盐);商人必先从盐运司领取照单,然后拿单到盐场购盐;人们只能食所在盐区的食盐。

    这种体制,看起来有条不紊,实则弊端丛生。

    条块分割,形成许多官商结合的封建割据性商业集团;食盐购销中的捐派、上贡、「官受商贿」

    及其他弊窦,造成盐价的不断上涨,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各区盐价不一,盐价低的地区向盐价高的地区浸灌,「私枭」

    肆行。

    随着清政府的倒台和军阀之间的割据战争频繁,原有的行政体制受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私盐叛卖开始盛行起来,为了对抗官府,走私团伙逐渐武装起来。

    要么就是有地痞土豪私立盐关,索费包送。

    沿海向内地走私的途径主要由当地私贩用驴驮运到内地行销,当时私贩系有组织的行动,沿途会买通各级关卡,每次驴驮多达至三五百头……依旧是叫来了杨师爷和林悦悦,至于那楚飞云和唐明举,我自觉和他们不熟,而且以他们的资历和脾气,也未必会愿意和我心平气和的说话。

    搁在桌子上翻开了地图,这还是我上次从县城带回来的,虽然地图的清晰度较差,许多地方也只是一个点,但是山川的轮廓线却是标出来了的。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拿贩盐的马帮下手,当然只是抢盐还不足以支撑寨子,但是如果能将方圆数十里的贩盐生意抓在自己的手里加以垄断,那就是一笔不小的来钱路子。

    师爷赞同我提出的是个好主意,但是这个路子一向都是由数个小的马帮在把持着,而且每个镇子甚至每个村子都有自己固定的私贩队伍。

    并且华山附近所有镇乡的私盐来源,都被潼关县下面的华阳镇一个叫穆青芳的老爷掌握着,如果他不在上游放货,想做这个生意是很难的。

    师爷说的是一个问题,但是我已经考虑过了。

    如果用我们手里的枪,能将附近几个镇子的盐路切断,就会造成盐价飞涨。

    那穆老爷没有下家接手,货出不去就会着急,到那时候再派人去接手,有钱一起赚也由不得他不同意。

    这是个好的想法,林悦悦和师爷都很赞同。

    但师爷还是提醒了起来,因为风雷镇的马帮生意,多少都和高家脱不了关系,马队贩运时,每单生意高家会抽成,路上他们则打出高家的名号来提供安全担保。

    如果先拿风雷镇的马帮下手,这样一来,势必就会与高家形成新的冲突。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那个高志杰回来了,而且我们的实力还比不上高家。

    但我也给他们分析了我们的优势,他们在明我们在暗,并且他们的摊子更大,需要的力量更分散,更何况下面那些兄弟们已经特别想下山了。

    按师爷和林悦悦提供的信息,我在地图上圈了几条重要的道路出来,那里将是行动的地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